2004 年出版347 页ISBN:7500444443
本书从普希金的文学人民性思想、自由理念、伦理指向等七个方面,对普希金的思想作了重新解读。
2005 年出版438 页ISBN:7503653612
本书是一本论文集,收集的论文都是围绕李昌麒教授“需要国家干预说”这一学说展开的论述,主要文章有“‘需要国家干预说’的法哲学基础”等19篇。...
2005 年出版314 页ISBN:7801904389
人是世界的中心,是认识世界万物的主体,主体及主体性问题是哲学研究的一个最核心的问题,也是颇具争议的一个问题。作者首先考察了主体的历史阐释,分析了哲学史上各学派对主体及主体性的看法,包括古希腊罗马哲学中...
2004 年出版297 页ISBN:7800600882
本书是一部从中西方比较哲学角度研究《老子》的专著,并有《老子》的英文译文。
2005 年出版256 页ISBN:7301098227
危机的时代既需要也酿造着危机的哲学。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危机,最大的关注是解决危机。意识形态,也只有意识形态才能解决此一危机,才能发挥“反映现实,界定情境”、“面对现状,指引方向”、“社会...
2005 年出版276 页ISBN:7301104014
本书从罪刑法定主义的框架、刑事制定法的视野及刑法现代化的语境等三重视角,对习惯法的当代理论定位予以放大性地集中显现。作者回答了,在现代刑事法治国家的建构过程中,习惯法的命运究竟怎样?在司法操作中,它是...
2013 年出版245 页ISBN:9787549005468
本书是“庆阳市哲学视域下的陇东文化论坛”成果的结集,均由哲学学会的会员承担和主笔,是岐黄文化研究、民俗文化研究、红色文化研究、周祖农耕文化研究的成果。这些论文全部是由庆阳市包括陇东学院的哲学学者...
2013 年出版276 页ISBN:9787561465424
本书主要从教化的视野对早期全真道(也称全真教)的“道”及其传播进行了阐释,简单地说,即对早期全真教在传播过程中所显示的组织形式、教化对象、教化目的、教化内容、教化的原则、教化的方法、修道的方法与发挥...
2013 年出版215 页ISBN:9787510045585
本书以我国财政城乡支出结构作为研究的主题,首先分析了财政支出结构在城乡发展中的差异性的现实表现及其在城乡发展失衡中的作用,并建立相关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这种作用。其次探讨了我国统筹城乡发展在农业发...
2013 年出版181 页ISBN:9787566307293
本书在二语习得及认知心理语言学理论基础上,采用观察及课堂实验研究等方法,对我国外语课堂教师反馈对二语习得的作用进行探讨。本研究结果显示,提示反馈较重述反馈对规则过去式习得的作用更加显著,而提示与重述...
2016 年出版192 页ISBN:9787567012202
本研究试图突破传统教学观对大学英语教师的研究,从生态学的角度,运用生态位的“态—势”理论,将教师放在教育教学复合生态环境中,考察其“态”(生存状态),并从教师与其他生态主体和生态因子的“关联性”出发,探究教...
2013 年出版348 页ISBN:9787510049217
本书通过系统研究中国大学和大学文化发展史,总结中国大学和大学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与深刻教训,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可操作性强的解决方案,以期为高等教育管理部门和大学建设者们提供更多的可资借鉴的路径选择。...
近代日本国家主义研究 国家主义视域下的近代日本政治与政治文化
2012 年出版246 页ISBN:9787206092558
近代日本国家主义既渊源于近代以前的日本传统政治文化,又作为近代日本政治文化传统的核心价值与伦理体系而成为后代日本政治的意识、价值及心理渊源,因此,无论是现当代还是未来,保守化与右翼化都决非日本政治的...
2016 年出版161 页ISBN:9787568224314
本书在前人关于指称研究的基础上,以认知科学基本理论“心理空间”、“参照点”及“话语场景”为理论基础,以意识流小说文本中的指称语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考察了不同形式指称语在读者建构文本意义及主题意义...
2016 年出版212 页ISBN:9787548224938
本书重点探讨文学理论与文学实践的基本关系,以及文学理论发展过程中的深化与完善问题。分为六个部分:实践走向、范畴开掘、原理反思、理论演进、现象关注、地方资源。作者从实践角度审视、思考文学理论的发展...
2015 年出版243 页ISBN:9787202107980
本书选取了对人类历史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中西哲学命题予以探讨。其中涉及到它们产生的历史背景、内涵与外延,对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维能力、认识处理问题方法等方面的巨大影响,及其又如何进一步反作...
2016 年出版304 页ISBN:9787206121616
作者从多个角度论述了美学在在培养当代大学生认知能力、思维素养以及人文精神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合美学教育是必需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要借鉴没美学教育,才能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