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颓败线的颤动  鲁迅与中国文学的现代性的封面

颓败线的颤动 鲁迅与中国文学的现代性PDF电子书下载

张克编

购买点数

11

出版社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11

ISBN

9787542636782

标注页数

298 页

PDF页数

302 页

书籍介绍
本书是研究鲁迅与中国文学的现代性的专著,作者从鲁迅“倘若……然而”这一独特句式出发,指出对某种可能性的怀疑及至否定”正是鲁迅话语世界中的核心命题,进而对中国文学现代性问题进行理论上的探析与反思。

查看更多关于的内容

图书目录

导言 5

第一章 “倘若”与“然而”:鲁迅话语世界的理想类型 17

第一节 “倘若…然而”的理想类型 19

第二节 鲁迅话语世界中的“倘若…然而” 22

第三节 从“且夫…然则”到“倘若…然而…” 43

第四节 作为方法论的“倘若…然而…” 67

第二章 怨恨及其表达:鲁迅的“国民性”批判 71

第一节 “奴隶道德”与“怨恨之花” 76

第二节 怨恨释义 82

第三节 现代中国的怨恨境遇 89

第四节 怨恨与国民性批判 94

第三章 鲁迅与怨恨:反抗与浸染 127

第一节 反抗怨恨 128

第二节 怨恨的浸染 133

第三节 复仇情结与怨恨气质 142

第四章 从“文”到“文学”:鲁迅与中国文学的现代性的发生 155

第一节 从“文”到“文学” 158

第二节 言文一致问题 169

第三节 语体问题 181

第四节 文体问题 199

第五章 美的“极境”与“绝境”:鲁迅与中国文学的审美现代性 205

第一节 鲁迅的审美现代性问题 206

第二节 鲁迅与尼采审美主义话语 212

第三节 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审美主义思潮 220

第六章 作为试毒剂的反讽者:关于“鲁迅与现代中国”的政治哲学思考 239

第一节“构架”与“根本性的问题” 241

第二节“否定的媒介者”与“作为试毒剂的反讽者” 247

第三节“不能并求”与“无从措手” 254

结语:肉中刺 259

附录一 “中间物”:历史与价值之间——鲁迅的“中间物”思想研究的考察 263

附录二 “以头偿目”与“踌躇之路”——鲁迅与卡夫卡话语世界比较 271

参考文献 285

后记 292

查看更多关于的内容

在线购买PDF电子书
下载此书RAR压缩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