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表达的认知量度观的封面

表达的认知量度观PDF电子书下载

方珍平著

购买点数

14

出版社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

ISBN

9787539267722

标注页数

426 页

PDF页数

468 页

书籍介绍
本书在长期、广泛的语言生活的观察积累与中外语言理论的深入研究基础上,本书论述了一个具有归并性的语言观念,建构了一个中观的分析视角,即表达的认知量度观。核心内容包含“物我一体”、“言思互动”、“比差较易”等要素观点,研究并于理论建构基础上对量度观在语义分析、结构分析和语用分析各方面的应用做了全面呈示。

查看更多关于表达的认知量度观的内容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引论——表达的认知量度观:现象、问题与方法 1

1、引言 3

2、量度观的研究思路 5

3、语言的量度化现象 8

4、量度观的核心观点 19

5、量度观的研究方法 21

6、结语 23

第二章 量度观内涵之一:物我相应的观点(上)——人主体对物客体的互动观照-M0-M1-M2- 25

1、引言 27

2、物质、思维与语言的合成图式假说M=W+S+C 27

2、1物质存在、主体思维、语言符号的三元环圈-M0-M1-M2- 29

2、2物质存在、主体思维、语言符号的三项合成W+S+C 34

2、3物质存在、主体思维、语言符号的要素对应-W0-W1-W2--S0-S1-S2--C0-C1-C2- 36

3、人主体对物客体的观照M0<…->M1 37

3、1生命即思想-M0-M1- 37

3、2存在与观照<…-> 40

3、3观照的方式=/-〉 47

3、4象似性结果M01/M10 49

4、结语 51

第三章 量度观内涵之一:物我相应的观点(下)——人主体对物客体观照方式的嬗变(P0+Q0)<…->(P1+Q1) 53

1、引言 55

2、混同式观照P0=P1 57

2、1互渗的原始思维方式 57

2、2无理分类与语词互构 59

2、3无因推理与行为表达 60

2、4不达辞意及思维因由 64

3、替代式观照P0-〉P1 65

3、1语言本文引导思维前行 65

3、2神话思维的本质是隐喻 68

4、表现式观照P1-〉P0 71

4、1人主体性的确立 71

4、2叙事思维总特征 73

5、结语 77

第四章 量度观内涵之二:言思互动的观点(上)——从思维内容到符号形式M1〈-〉M2 79

1、引言 81

2、同一律——对象及对象的独立A=A 82

2、1同一律是定量的基础 82

2、2同一律是辩证的同一 84

3、同一性——对象与语义的分离A=A’ 87

3、1同一性是建构的条件 88

3、2同一性是主体性展延 91

4、同义性——表述与形式的差异A=An{A1,A2…An} 92

4、1同义性是转换的纽带 92

4、2同一性之符号的体现 94

5、结语 96

第五章 量度观内涵之二:言思互动的观点(下)——语义质属性与量属性的繁衍W=P+Q 99

1、引言 101

2、语义与语义单位——义的量化A=Pa+Qa 102

2、1语义的分类——质属性与量属性 102

2、2语义的分解——义素与义项 103

2、3语义的分立——概念同与义素同 104

3、内涵与内涵结构——质的分解Pa=Pa1+Pa2+Pa3 106

3、1内涵的分解——质属性丰化与嬗变 106

3、2表述是指称部分内涵——质属性的选择 107

4、外延与外延数值——量的分解Qa=Qa1+Qa2+Qa3 109

4、1外延的分解——量属性类化与数化 109

4、2类化外延到数化外延——量属性的选择 110

5、指称与指称方向——表义目标(Pa+Qa)/Pa/Qa 111

5、1指称是数目外延——质属性语义焦点 111

5、2指向是类属外延——量属性语义焦点 113

5、3指称与指向的相对性——语义焦点的转换 113

6、结语 114

第六章 量度观内涵之三:差异比较的观点(上)——本原与异易M/M’ 117

1、引言 119

2、本量与异量M=M’ 119

2、1类义机理w=w’ 121

2、2合理类比P=P’ 125

2、3无理类比Q=Q’ 127

2、4语言价值A=f(a=a’) 130

3、原量与易量M-〉M’ 132

3、1转义机理w-〉w’ 133

3、2转义杠杆Paa’ 134

3、3换形接面Qaa’ 135

3、4语言价值A=f(a->a’) 136

4、结语 138

第七章 量度观内涵之三:差异比较的观点(下)——呈现与隐现M/f(M’) 141

1、引言 143

2、现量与含量M/f(M’=m’+m’’+m’’’…) 143

2、1蕴义机理w-〉(w’+w’’+w’’’…) 144

2、2限定蕴涵Pa-〉Pa’+Pa’’+Pa’’’ 146

2、3可能蕴涵Qa-〉Qa’+Qa’’+Qa’’’ 154

2、4语言价值A=f(a=a’+a’’+a’’’…) 158

3、单量与合量M/(Ma+Mb+…) 159

3、1合义机理W=Wa+Wb+… 160

3、2异类组合P=f(Pa=Pa+Pb+Pc…) 161

3、3同类组合P=f(Pa=Pa1+Pa2+Pa3…) 163

3、4语言价值A=f(a=a/a1+b/a2+c/a3…) 164

4、结语 165

第八章 量度观的语言分析方法:特殊的定量分析 167

1、引言 169

2、量度分析法 169

2、1术语范畴与分析方法 169

2、2结构单位与结构方式 172

3、比较与差异 181

3、1分解与重组 181

3、2归并与推导 184

3、3建构与赋义 186

4、设量与用量 187

4、1常量与变量 187

4、2设量与用量 188

5、结语 190

第九章 量度观分析应用范畴:概念结构(上)——语义结构的概念化量度类型与构成 193

1、引言 195

2、语义数值量 197

2、1语义数值的类型 197

2、2语义数值的概念 201

3、语义概念量 203

3、1量概念与概念量 204

3、2概念量结构方式 210

3、3隶属度与量度点 213

4、语义合成量 214

4、1语义概念的组合 214

4、2语义概念的加合 215

5、结语 218

第十章 量度观分析应用范畴:概念结构(下)——语义结构的概念化量度范畴与特征 221

1、引言 223

2、语义量度的辩证 225

2、1语义量度差异的大小 225

2、2语义量度值变与质变 230

2、3语义量度选择的角度 231

2、4语义量度结构的定型 232

3、语义量度的实质 234

3、1语义成分及系统 237

3、2概念结构与语义 238

4、结语 239

第十一章 量度观分析应用范畴:叙述方式(上)——新时期小说叙述方式的新意:形式论 243

1、引言 245

2、叙述新方式概观 246

2、1叙述及叙述方式略论 246

2、2叙述新方式构成情况 248

3、叙述新方式类型 250

3、1全面的标点异动 250

3、2独特的句式贯穿 255

3、3直露的外观突破 259

3、4隐现的语体移植 263

3、5多重的角度超越 271

4、结语 275

第十二章 量度观分析应用范畴:叙述方式(下)——新时期小说叙述方式的新意:内涵论 277

1、引言 279

2、叙述新方式的成因 279

2、1文本方面 280

2、2接受方面 284

3、叙述新方式的实质 286

4、叙述新方式的意义 290

4、1丰富小说的创作技巧 290

4、2导致叙述语调的产生 290

4、3填充文体内涵导引接受方式 292

4、4改造叙述媒介 293

4、5还原叙述本体 295

5、叙述新方式的前景 297

6、结语 299

第十三章 量度观分析应用范畴:情态功能(上)——言语活动的语用动因的类型与建构 301

1、引言 303

2、语用情态的类型 305

2、1语用的分类情态 305

2、2语用的关系情态 308

3、语用情态的建构 312

3、1语用情态的设值 313

3、2语用情态的设级 314

3、3语用情态的设类 316

3、4语用情态的设式 319

3、5语用情态的设体 321

3、6语用情态的设态 328

4、结语 329

第十四章 量度观分析应用范畴:情态功能(下)——言语活动的情态语用的策略与范畴 333

1、引言 335

2、言语活动的情态策略 337

2、1情态策略的显量 337

2、2情态策略的比量 339

2、3情态策略的换量 341

3、语用情态的范畴分析 343

3、1语用情态的特点 343

3、2语用情态的意义 348

3、3语用情态的能产 351

4、结语 357

第十五章 结语 359

参考文献 362

附录 396

查看更多关于表达的认知量度观的内容

在线购买PDF电子书
下载此书RAR压缩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