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正业居学  李水城考古文化论集的封面

正业居学 李水城考古文化论集PDF电子书下载

李水城著

购买点数

14

出版社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

ISBN

9787532586868

标注页数

404 页

PDF页数

420 页

书籍介绍
本书按照考古学史、区域考古、专门考古、环境考古、书评、随笔、会议纪要分成七个部分,将作者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学术成果都收录其中。其中考古学史以人为线索,记述了考古学家的人生经历和他们走过的学术道路;区域考古主要为西北与西南的考古研究,为作者田野工作和学术研究的重点;专门考古主要讲述了作者对中国境内麦类作物起源的研究过程;环境考古收录的5篇文章则与20世纪80/90年代作者参与的环境与文化研究有关。书评、随笔、会议纪要则可提供考古学界最新动态。

查看更多关于的内容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考古学史 3

考古学发展史的回顾与思考 3

培养考古学家的摇篮 17

考古学与文化人类学 20

埃及串珠:连接夏鼐博士与皮特里爵士的精神纽带 23

春风化雨的智者——纪念苏秉琦先生诞辰百年 37

忆邹衡师二、三事 47

最后那两年:追念俞伟超老师 53

张光直先生与北大 66

J.G.ANDERSSON:一位对中国史前考古作出重要贡献的西方学者 79

探索美洲农业起源的先驱——记考古学家马尼士 87

纪念当代最具影响力的考古学家路易斯·宾福德 102

真正的考古学家是怎样炼成的?——“‘海外大家’访谈”专栏开篇 107

张光直先生捐赠北大西文专业图书亲历 112

第二部分 区域考古研究 119

区域考古调查:成都平原的社会复杂化进程 119

三峡库区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及其编年 126

石棺葬的起源与扩散——以中国为例 139

世纪回眸:四川史前考古的发展历程 148

从“过渡类型”遗存到西城驿文化 160

黄土的馈赠:中国西北的史前陶器及相关研究 172

第三部分 专门考古研究 183

舌尖的馈赠:饮食革命与人类体质的进化 183

古物三题:陶器、玉器、漆器 186

权杖头:古丝绸之路早期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 197

赤峰及周边地区考古所见权杖头及潜在意义 202

Eternal Glory:The origins of Eastern jade burial and its far-reaching influence(东方玉敛葬的起源及其深远影响) 207

东灰山遗址炭化小麦年代考 223

中国境内考古所见早期麦类作物 237

东灰山遗址出土炭化小麦再议 259

第四部分 科技考古与环境考古 269

考古学与现代科学技术 269

葫芦河流域的古文化与古环境 276

西拉沐沦河流域古文化变迁及人地关系 304

区域对比:环境与聚落的演进 323

国际合作与环境考古学的进展 332

第五部分 书评 341

《中国早期盐的使用及其社会意义的转变》读后 341

马的管理与驯化:科技考古的最新研究成果 346

气候变化与文化变迁:以利万特南部为例 350

分子生物学新的研究成果:栽培稻起源于中国长江流域 353

《古代中国的盐业生产和社会等级:三峡地区盐业生产专业化的考古学探索》读后 354

从文化史的角度解读石棺葬——《文化与生态、社会、族群:川滇青藏民族走廊石棺葬研究》读后 356

早期装饰串珠:一个亟需填补的重要研究领域 360

有感于《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最新中文版的发行 362

第六部分 随笔 369

北京大学: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大学 369

四十件长沙窑珍品重返神州——韩国友人给北京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捐献瓷器 372

中国西部区域合作考古的意义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374

有关西藏史前考古和遗产保护的几点思考 378

神木石峁遗址新发现的几点思考 380

四川宜宾向家坝库区考古新发现的点滴印象 382

新疆温泉阿敦乔鲁遗址考古发现点评 384

新疆尼勒克县吉仁台沟口遗址的考古发现及相关问题 386

第七部分 会议纪要 391

“中亚的世界”国际学术会议纪要 391

亚洲农业的传播——“理解成都平原的早期聚落”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 394

全美第78届考古学年会散记 396

国际视角下的中国考古学——第七届东亚考古学大会(SEAA Ⅶ)纪要 399

查看更多关于的内容

在线购买PDF电子书
下载此书RAR压缩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