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出版355 页ISBN:7101112269
聂石樵先生,1927年1月20日(农历丙寅年十二月二十四)生,山东蓬莱人。1949年考入辅仁大学国文系,1953年自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留校任教,从事古代文学史教学和研究工作。聂石樵先生主要以中国古代文学史撰述、古...
2016 年出版368 页ISBN:7519003787
这是作者的文集。既写了历史传奇故事,内容上有相当的可读性,时间跨度上下八百余年,蕴含着深厚而丰富的历史内容,也介绍了普通人的感情,桑植家族的女人们,以及作者游览湘西的游记体会等,发历史感慨,讴歌新生活。其中...
2009 年出版184 页ISBN:9787539322759
本书是墨缘居主人沈耀明关于收藏的鉴赏文集。内容丰富、藏品精,有字画、古玩鉴赏文章等。
2015 年出版328 页ISBN:9787511885807
论文主题涉及中国古代共犯制度的现代解读、唐代刑法总则、古代亲属相奸罪的现代价值、《南京条约》的翻译与意义、近代化中的民事习惯、近代狱政制度改革、清代民族宗教立法、契约文书收集、立宪史上的“人...
2015 年出版330 页ISBN:7101112269
聂石樵先生,1927年1月20日(农历丙寅年十二月二十四)生,山东蓬莱人。1949年考入辅仁大学国文系,1953年自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留校任教,从事古代文学史教学和研究工作。聂石樵先生主要以中国古代文学史撰述、古...
2015 年出版296 页ISBN:9787532644919
收录了作者几十年媒体生涯中的各类文章。作为文集中的一本,本书甄选的是作者于八十年代发表在《新民晚报》副刊专栏休息时断想上的一百五十余篇文章。文章篇幅精悍,少则四五百字,多不过千字,写的多是社会见闻、...
2015 年出版1462 页ISBN:9787205082710
本书收录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东北知名作家杨慈灯的部分散文、小说、杂文等八部作品。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收录了“一百个短篇”“老总短篇集”两部作品,中卷收录了“童话之夜”“年轻人”“月宫里的风波...
2015 年出版387 页ISBN:9787560859880
本书为同济大学著名建筑教育家罗小未先生的文集,全书分为6个部分:现代与后现代:西方建筑史研究;建筑历史教学与史学思考;建筑历史与建筑创作的多维视角;城市文化与遗产保护;圣约翰大学建筑教育回顾以及附录。包含...
1985 年出版565 页ISBN:9787101102130
曹廷杰(1850~1926)字彝卿,湖北枝江人。清末边疆地理学者,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对黑龙江流域的民族、历史、地理、古迹、社会经济作全面调查的人。其著述著作《东北边防辑要》、《西伯利亚东偏纪要》和《东三省舆地...
2015 年出版505 页ISBN:9787556110087
本书是作者多年深入研究的成果。戴维先生多年以来主要从事先秦诸子、宗教哲学、道教佛教研究,兼及目录版本及考古学科,特别是经学研究。其中包括对《帛书老子》、《诗经》、《春秋》、《论语》、《南史》等经...
2014 年出版386 页ISBN:9787105136261
本书是阿旺更嘎·嘉阳乐住主编的藏文古籍类图书,属藏传佛教觉囊派古籍文献。本书对第四次结集作了详细的阐释,结集内容为释迦牟尼佛圆寂后,弟子大众将其在世时言论教义诵述总集而成的经典。论述一切事物既有它...
2015 年出版308 页ISBN:7515814853
本书是《茅盾文集》的第四卷,收入中篇小说《多角关系》《少年印刷工》,长篇小说《第一阶段的故事》及有关的作者序跋。《多角关系》发表于1936年1月1日,1936年5月出版。《少年印刷工》于1982年初版。《第一阶...
2015 年出版291 页ISBN:9787532770151
本书选了作者的275诗,分少年篇、青年篇、中年篇、老年篇、晚年篇五大部分集一册;本书的另一特点是:其大部分诗歌都附有解读式的题解和背景材料,它们串联起来就等于一部作者小传,这一方面起了个赏析作用,一方面也...
2010 年出版332 页ISBN:9787807185970
本书是由维和英烈赵化宇的朋友们搜集整理的。通过大量的照片和赵化宇所写的诗词、论文、以及他的朋友们的回忆文章来塑造一个真实而高大的英雄形象。...
理论 实践 模式 宁波市高等教育协同发展 2014宁波高等教育研究论坛文集
2015 年出版284 页ISBN:9787308152419
本书是近年来宁波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互动发展的经验总结,是宁波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对行为实践的形象表达,也是对宁波高等教育研究者能力水平的“检阅”。同时,它还可以看作是一种别致的政策文本的“解读方式...
2015 年出版796 页ISBN:755071469X
为建设文艺美学,作者一手伸向中国古代,一手伸向西方,汲取有益养料,因而倡导比较文艺学,关注文学艺术的中外比较研究。对中外文艺如何进行比较,通过博采众长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中华美学精神如何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