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联系帮助

登录注册
user
  • 我的订单
  • 在线充值
  • 卡密充值
  • 会员中心
  • 退出登录
59图书的logo
59图书
  • 交通运输
  • 军事
  • 农业科学
  • 医药卫生
  • 历史地理
  • 哲学宗教
  • 天文地球
  • 工业技术
  • 政治法律
  • 数理化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文学
  • 环境安全
  • 生物
  • 社会科学
  • 经济
  • 自然科学
  • 航空航天
  • 艺术
  • 语言文字
  • 敦煌佛教石窟艺术图像解析 下

    下载此书RAR压缩包在线购买PDF电子书

    胡同庆著2019 年出版541 页ISBN:7501061556

    《艺术与考古--敦煌佛教石窟艺术图像解析》是一部从社会生活角度全面研究敦煌石窟艺术图像的学术专著,分上、下两卷。本书是作者30多年来的研究成果,作者于1985年起,陆续对敦煌石窟图像中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所...

  • 如履薄冰 米克·福勒的12次绝壁探险

    下载此书RAR压缩包在线购买PDF电子书

    (英)米克·福勒著;黄际沄译2015 年出版248 页ISBN:9787115400482

    本书由12个攀登故事组成,共有17章,记录了作者近年来的登山探险经历,其中包括为其赢得登山界最高奖项——金冰镐奖的那次攀登四姑娘山梦幻之路的传奇故事。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跌宕起伏,读者可以屏息凝神,跟随作者...

  • 中国石窟艺术 莫高窟

    下载此书RAR压缩包在线购买PDF电子书

    敦煌研究院编2015 年出版159 页ISBN:9787534498237

    敦煌石窟(包括古代敦煌郡境内所有石窟)创始于四世纪,经历了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时代,历时千年,至今还保存着550多个洞窟,彩塑两千余身,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世界上无与伦此......

  • 寿山石薄意雕刻艺术探究

    下载此书RAR压缩包在线购买PDF电子书

    吴志跃主编;陈哲著2009 年出版123 页ISBN:780597876X

    本套丛书是研究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术著作,共3卷。其中《行走在田野——福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考察手记》主要研究非物质文化保护和群众文化理论;《乡野沃土风飘过》主要对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农村...

  • 敦煌石窟艺术 莫高窟第一一二窟 中唐

    下载此书RAR压缩包在线购买PDF电子书

    梅林编著;章伟文摄影;敦煌研究院,江苏美术出版社编1998 年出版234 页ISBN:7534407680

    敦煌石窟(包括古代敦煌郡境内所有石窟)创始于四世纪,经历了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时代,历时千年,至今还保存着550多个洞窟,彩塑两千余身,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世界上无与伦比......

  • 大美敦煌:敦煌石窟艺术聚珍集 1 彩塑编

    下载此书RAR压缩包在线购买PDF电子书

    秦增果,于彩华编著2009 年出版195 页ISBN:9787501028313

    本书是著名学者、文学家郭沫若和容庚在几十年间的书信,信中除了问候之语外,多是对古文字的探讨,很多地方见解独到,剖析深刻可以说具有较强的学术性。从书发角度讲,由于书简的书写有较强的随意性,更能体现书家的.....

  • 敦煌与丝绸之路石窟艺术丛书 文殊堂 曹元忠时代佛教文化与视觉形象个案研究

    下载此书RAR压缩包在线购买PDF电子书

    郑炳林,邹清泉2016 年出版280 页ISBN:7542337962

  • 敦煌石窟艺术 莫高窟第八五窟附第一九六窟 晚唐

    下载此书RAR压缩包在线购买PDF电子书

    梅林编著;宋利良摄影;敦煌研究院,江苏美术出版社编1998 年出版233 页ISBN:7534407990

    暂缺《敦煌石窟艺术:莫高窟第八五窟附第一九六窟(晚唐)》简介

  • 石窟艺术研究 第2辑

    下载此书RAR压缩包在线购买PDF电子书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编2017 年出版331 页ISBN:9787501052424

    《石窟艺术研究》(第二辑)有论文15篇。文章的内容包括石窟寺的保护、石窟寺壁画研究、石窟寺的雕像研究、石窟寺的题记、石窟寺的重修及佛经的调查和石碑的考证等。本论文集内容主要为与石窟佛教艺术相关的研...

  • 大美敦煌:敦煌石窟艺术聚珍集 3 晚期壁画编

    下载此书RAR压缩包在线购买PDF电子书

    秦增果,于彩华编著2009 年出版219 页ISBN:9787501028313

    本书是著名学者、文学家郭沫若和容庚在几十年间的书信,信中除了问候之语外,多是对古文字的探讨,很多地方见解独到,剖析深刻可以说具有较强的学术性。从书发角度讲,由于书简的书写有较强的随意性,更能体现书家的.....

首页上一页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尾页
如有任何问题,可联系 pdfbook123@proton.me

关于我们 | 隐私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