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联系帮助

登录注册
user
  • 我的订单
  • 在线充值
  • 卡密充值
  • 会员中心
  • 退出登录
59图书的logo
59图书
  • 交通运输
  • 军事
  • 农业科学
  • 医药卫生
  • 历史地理
  • 哲学宗教
  • 天文地球
  • 工业技术
  • 政治法律
  • 数理化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文学
  • 环境安全
  • 生物
  • 社会科学
  • 经济
  • 自然科学
  • 航空航天
  • 艺术
  • 语言文字
  • 媒介的直观 论麦克卢汉传播学研究的现象学方法

    下载此书RAR压缩包在线购买PDF电子书

    范龙著2009 年出版151 页ISBN:9787811352122

    本论著论述了麦克卢汉传播与研究中所采用的哲学方法之—观象学方法。

  • 农村义务教育制度选择论

    下载此书RAR压缩包在线购买PDF电子书

    李艳,李双名著2009 年出版194 页ISBN:9787303104215

    本书探讨了义务教育阶段渗透职业教育的可能性,并通过对义务教育基础性的内涵分析,论证义务教育里的职业教育是义务教育的不同实现方式,是义务教育本身就应该具有的重要内涵。并通过对农村义务教育现状的分析,揭...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纲 第2版

    下载此书RAR压缩包在线购买PDF电子书

    冯绍武主编;于伟丽,张冰,孙瑛辉副主编2013 年出版315 页ISBN:7512905955

    本书内容结合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报告,表明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升华到新的历史阶段。...

  • 中国节日风情论

    下载此书RAR压缩包在线购买PDF电子书

    马福贞著2013 年出版275 页ISBN:9787516126295

    本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正确的理论原则,对古代岁时俗信的性质及其在古代社会化教育中发挥的重要功能进行了探析与研究。岁时俗信是几千年来节日文化不断传承与发展的精神支柱,它的普遍传...

  • 中国佛教学术论典 30 唯识思想及其发展 真唯识量探讨 论佛教唯识学认识论中的主体意识 宗镜录的法相唯识思想 玄奘唯识思想之研究

    下载此书RAR压缩包在线购买PDF电子书

    星云大师监修;佛光山文教基金会总编辑;永明,永进,永本,满果,满耕编辑2001 年出版473 页ISBN:9574570037

  • 信息化时代的宗教 兼论网络邪教

    下载此书RAR压缩包在线购买PDF电子书

    金勋著2015 年出版328 页ISBN:9787518800162

    本书是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当代世界性邪教的网络传播模式与对策研究》(05JA730002)的2012年结项成果。主要内容有:信息化时代的基本特征、当代世界新宗教发展现状、宗教与互联网、当代邪教及其...

  • 唐净眼因明论草书释校

    下载此书RAR压缩包在线购买PDF电子书

    吕义编著2015 年出版226 页ISBN:9787504485908

    本书是一本因明论与释文的书法作品。净眼是唐代高僧,《唐净眼因明论》是原藏于敦煌、现藏于法国国立图书馆的一件草书写卷。本书既为作者学习敦煌草书写卷而作,又为探究《唐净眼因明论》而不识草书者提供一个...

  • 学论经纬 《中国外语》创刊十周年文集

    下载此书RAR压缩包在线购买PDF电子书

    刘援主编2015 年出版557 页ISBN:7040437201

    本书以《中国外语》创刊十年来的品牌栏目《学论经纬》所刊发的文章为主体,辑录了语言学研究、应用语言学、翻译与文化、研究方法、教师教育和外语教育等六个方面的选文,充分展示了《中国外语》“立足改革、高...

  • 伦理学知性改进论

    下载此书RAR压缩包在线购买PDF电子书

    (荷兰)斯宾诺莎著2009 年出版289 页ISBN:9787208085329

    本书收录了斯宾诺莎的两部重要代表作。《伦理学》系统阐述了作者的唯物主义自然观、认识论和伦理学,认为神或自然是惟一的实体,思维和广延是它的两个属性,一切物理和精神现象都是表现实体属性的样式。《知性改...

  • 教养的本原 哲学突破期的儒家心性论

    下载此书RAR压缩包在线购买PDF电子书

    李景林编著2009 年出版350 页ISBN:9787303105809

    本书首先探讨了儒家心性之学与中国文化的精神,分三篇分别就孔子的性与天道思想,孔子至孟子心性观念的发展,孟子的性善论思想进行了说明,进而突出了作者的主要见解。对于研究中国哲学及中国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

首页上一页2619 2620 2621 2622 2623 2624 2625 2626 2627 2628 下一页尾页
如有任何问题,可联系 pdfbook123@proton.me

关于我们 | 隐私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