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联系帮助

登录注册
user
  • 我的订单
  • 在线充值
  • 卡密充值
  • 会员中心
  • 退出登录
59图书的logo
59图书
  • 交通运输
  • 军事
  • 农业科学
  • 医药卫生
  • 历史地理
  • 哲学宗教
  • 天文地球
  • 工业技术
  • 政治法律
  • 数理化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文学
  • 环境安全
  • 生物
  • 社会科学
  • 经济
  • 自然科学
  • 航空航天
  • 艺术
  • 语言文字
  • 大学英语写作教程 从创新思维到批判思维

    下载此书RAR压缩包在线购买PDF电子书

    张在新主编;李莉文,穆杨,邱枫,张在新,赵冬编著2014 年出版265 页ISBN:9787513544283

    《大学英语写作教程——从创新思维到批判思维》这本教材是根据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多年来写作教学的经验和研究成果编写而成。教材遵循通过思维训练来学习写作的全新理念,打破了英语写作教学中纯粹学习语...

  • 消费社会理论及其方法论导论:基于早期鲍德里亚的一种批判理论建构

    下载此书RAR压缩包在线购买PDF电子书

    夏莹著2006 年出版291 页ISBN:9787500457671

    本书对19世纪日本首批外交使团访问美国的历史及其意义作了分析。

  • 牟宗三文集 康德 判断力之批判 上

    下载此书RAR压缩包在线购买PDF电子书

    吴兴文主编2015 年出版331 页ISBN:9787553492209

    本书是牟宗三的全部作品合辑,包括《中国哲学的特质》《中国哲学十九讲》《历史哲学》《从陆象山到刘蕺山》《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人文讲习录》《名家与荀子》《道德的理想主义》《才性与玄理》等总计17...

  • 牟宗三文集 康德 判断力之批判 下

    下载此书RAR压缩包在线购买PDF电子书

    吴兴文主编2015 年出版537 页ISBN:9787553492209

    本书是牟宗三的全部作品合辑,包括《中国哲学的特质》《中国哲学十九讲》《历史哲学》《从陆象山到刘蕺山》《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人文讲习录》《名家与荀子》《道德的理想主义》《才性与玄理》等总计17...

  • 城邦的正义与灵魂的正义—对柏拉图《理想国》的一种批判性分析

    下载此书RAR压缩包在线购买PDF电子书

    王玉峰著2009 年出版180 页ISBN:

  • 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批判

    下载此书RAR压缩包在线购买PDF电子书

    朱丕智著2012 年出版221 页ISBN:9787516106075

    本书期望在观念性的顶级层面上,既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史重构出一个观念性、概念化的整体逻辑框架,同时又在批判性地论说这些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和概念范畴之际,提出自己对文学理论总体性的理念和看法,旨在为文...

  • 霍克海默批判理论专题研究

    下载此书RAR压缩包在线购买PDF电子书

    殷华成著2017 年出版264 页ISBN:9787516634899

    本书是对霍克海默批判理论的更深一步的分析与解读,专题式地系统探讨霍克海默的批判理论。一方面,从批判理论的整体结构出发,对霍克海默批判理论的历史逻辑、双重旨趣、运作逻辑、马克思主义旨趣,以及批判理论中...

  • 区分 判断力的社会批判 下

    下载此书RAR压缩包在线购买PDF电子书

    (法)皮埃尔·布尔迪厄著;刘晖译2015 年出版943 页ISBN:9787100111591

    《区分:判断力的社会批判》是布尔迪尔最重要的著作,鲜明地反映了他的研究路径和理论取向。他在本书中提出了他的社会生成公式:实践乃是习性、资本和场域相互作用的产物。他通过各种社会统计调查和时尚采样,揭示...

  • 区分 判断力的社会批判 上

    下载此书RAR压缩包在线购买PDF电子书

    (法)皮埃尔·布尔迪厄著;刘晖译2015 年出版501 页ISBN:9787100111591

    《区分:判断力的社会批判》是布尔迪尔最重要的著作,鲜明地反映了他的研究路径和理论取向。他在本书中提出了他的社会生成公式:实践乃是习性、资本和场域相互作用的产物。他通过各种社会统计调查和时尚采样,揭示...

  • 留声机 电影 打字机 美学与文化批判译丛

    下载此书RAR压缩包在线购买PDF电子书

    (德)弗里德里希·基特勒著;邢春丽译2017 年出版373 页ISBN:9787309129120

    本书是德国媒体理论家和美学家弗里德里希·A·基特勒(Friedrich A. Kittler)的代表作,对数字时代的文化特征的解读颇为可读。本书介绍了19世纪末新媒体的兴起及对其理论回应,参考福柯、拉康和麦克卢汉的观点,探...

首页上一页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下一页尾页
如有任何问题,可联系 pdfbook123@proton.me

关于我们 | 隐私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