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古代汉语的封面

古代汉语PDF电子书下载

张之强著

购买点数

12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84

ISBN

9243·31

标注页数

328 页

PDF页数

751 页

标签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1

一 段太尉逸事状 1

二 柳子厚墓志铭 10

三 龚遂传 18

四 张释之传 26

五 管晏列传 34

六 信陵君列传 40

七 陈丞相世家 53

八 贾谊论 73

九 教战守策 80

十 论佛骨表 88

十一 学记 94

十二 侍坐 103

十三 寡人之于国也 107

十四 许行 111

十五 人间世 121

十六 定法 132

十七 诸稽郢行成于吴 138

十八 烛之武退秦师 145

十九 晋灵公不君 149

二○ 了产坏晋馆垣 155

二一 城濮之战 160

二二 鄢陵之战 175

二三 答吴充秀才书 188

二四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195

二五 上书谏吴王 203

二六 苏秦自齐献书于燕王章 207

二七 儒林列传序 214

二八 货殖列传序 225

二九 战国策叙录 231

三○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243

第二部分 256

一 不见诸侯 256

二 为政 257

三 离娄 261

四 强国 263

五 鲁问 266

六 李将军列传 267

七 艺文志序 276

八 郑伯克段于鄢 278

九 鞌之战 284

十 齐侯使晏婴请继室 292

十一 戎右 296

十二 邹与鲁哄 297

十三 黄鸟 300

十四 出车 302

十五 关睢 307

十六 橘颂 310

十七 东武吟 312

第三部分 314

一 阳晋之役 314

二 叔孙通制礼 315

三 杨炎与刘晏 316

四 文帝纪、景帝纪(摘录) 319

五 祭欧阳文忠公文 320

六 杜甫传 320

七 章句 322

八 经义述闻序 323

九 尔雅注疏提要 324

十 宰相 325

导言 329

第一节 虚词 334

第一章 语法 334

一 之 335

二 其 347

三 是 352

四 或 354

五 莫 356

六 者 357

七 所 363

八 于 368

九 以 372

十 为 378

十一 与 380

十二 诸 382

十三 焉 384

十四 而 386

十五 则 395

十六 也 399

十七 矣 403

十八 乎 406

十九 哉 410

附 411

彼 411

夫 412

然 415

曾 418

且 419

乃 421

岂 425

非 426

勿 428

毋 429

弗 430

因 431

唯 432

盖 434

欤 435

邪 437

耳 438

第二节 实词 439

一 名词 439

二 动词 445

三 形容词 453

四 数量词 456

五 词类活用 462

一 语序 471

第三节 句子 471

二 省略 480

三 习惯句式 491

四 句子结构分析和古书阅读 500

第二章 文字 503

第一节 汉字的特点 503

第二节 汉字的形体结构 509

一 六书 510

二 汉字形体变迁对分析汉字形体结构的影响 526

三 汉字形体结构分析与古书阅读 531

第三节 古今字 异体字 繁简字 534

第三章 词汇 541

第一节 古今词汇的继承与发展 541

一 古今词汇的继承与发展 541

二 古今词义的继承与发展 544

三 单音词和复音词 552

第二节 多义词和词义的引申 558

一 一词多义 558

二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561

三 词义引申的主要方式 565

四 词义的系统性 574

第三节 同义词和同义词的辨析 579

一 同义词 579

二 辨析同义词的方法 585

三 辨析同义词应注意的问题 596

第四节 词义的理解与解释 599

一 词义的理解 600

二 词义的解释 614

第四章 音韵 628

第一节 上古声韵系统 629

第二节 声韵与古书阅读 651

第五章 其它 660

第一节 工具书的使用 660

第二节 古书的注释 688

第三节 古代的文体 711

第四节 古籍校勘 723

后记 737

查看更多关于的内容

相关书籍
在线购买PDF电子书
下载此书RAR压缩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