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齐梁陈隋押韵材料的数理分析的封面

齐梁陈隋押韵材料的数理分析PDF电子书下载

张建坤编著

购买点数

14

出版社

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

ISBN

9787811290646

标注页数

436 页

PDF页数

449 页

书籍介绍
本书在广泛搜集齐梁陈隋的押韵材料的基础上,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这一时期的用韵情况进行分析,根据所得的数据对韵部的分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是数理统计用于音韵学的实践成果。

查看更多关于的内容

图书目录

上篇 研究篇 3

第一章 绪论 3

一、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3

二、研究意义 8

三、研究目的 8

四、材料 9

五、方法 11

第二章 齐梁陈隋押韵材料的数理分析:阳声韵 19

一、通摄 19

(一)齐代 19

(二)梁代 20

(三)北齐北周 21

(四)陈代 22

(五)隋代 23

小结 23

二、江摄 25

(一)齐代 25

(二)梁代 25

(三)北齐北周 25

(四)陈代 25

(五)隋代 26

小结 26

三、宕摄 27

(一)齐代 27

(二)梁代 28

(三)北齐北周 28

(四)陈代 29

(五)隋代 29

小结 29

四、梗摄 30

(一)齐代 30

(二)梁代 31

(三)北齐北周 33

(四)陈代 34

(五)隋代 35

小结 36

五、曾摄 38

(一)齐代 38

(二)梁代 38

(三)北齐北周 39

(四)陈代 39

(五)隋代 39

小结 39

六、臻摄 40

(一)齐代 40

(二)梁代 42

(三)北齐北周 43

(四)陈代 45

(五)隋代 46

小结 48

七、山摄 52

(一)齐代 52

(二)梁代 53

(三)北齐北周 54

(四)陈代 55

(五)隋代 56

小结 57

八、深摄 58

(一)齐代 58

(二)梁代 58

(三)北齐北周 58

(四)陈代 58

(五)隋代 58

小结 59

九、咸摄 59

(一)梁代 59

(二)北齐北周 59

(三)隋代 59

小结 59

本章小结 60

第三章 齐梁陈隋押韵材料的数理分析:阴声韵 62

一、止摄 62

(一)齐代 62

(二)梁代 63

(三)北齐北周 66

(四)陈代 67

(五)隋代 68

小结 71

二、蟹摄 72

(一)齐代 72

(二)梁代 74

(三)北齐北周 77

(四)陈代 78

(五)隋代 79

小结 81

三、果摄、假摄 84

(一)齐代 84

(二)梁代 85

(三)北齐北周 86

(四)陈代 86

(五)隋代 87

小结 88

四、遇摄 88

(一)齐代 88

(二)梁代 89

(三)北齐北周 90

(四)陈代 91

(五)隋代 91

小结 92

五、流摄 96

(一)齐代 96

(二)梁代 97

(三)北齐北周 97

(四)陈代 98

(五)隋代 99

小结 99

六、效摄 100

(一)齐代 100

(二)梁代 101

(三)北齐北周 102

(四)陈代 102

(五)隋代 103

小结 104

本章小结 104

第四章 齐梁陈隋押韵材料的数理分析:入声韵 107

一、通摄、江摄 107

(一)齐代 107

(二)梁代 108

(三)北齐北周 109

(四)陈代 110

(五)隋代 110

小结 111

二、宕摄、江摄 112

(一)齐代 112

(二)梁代 112

(三)北齐北周 113

(四)陈代 114

(五)隋代 114

小结 115

三、梗摄 116

(一)齐代 116

(二)梁代 116

(三)北齐北周 118

(四)陈代 118

(五)隋代 119

小结 120

四、曾摄 121

(一)齐代 121

(二)梁代 122

(三)北齐北周 122

(四)陈代 122

(五)隋代 122

小结 123

五、臻摄 123

(一)齐代 123

(二)梁代 124

(三)北齐北周 126

(四)陈代 127

(五)隋代 128

小结 129

六、山摄 130

(一)齐代 130

(二)梁代 131

(三)北齐北周 132

(四)陈代 132

(五)隋代 133

小结 133

七、深摄 134

(一)齐代 134

(二)梁代 134

(三)陈代 134

(四)北齐北周 134

(五)隋代 134

小结 134

八、咸摄 134

(一)齐代 134

(二)梁代 135

(三)陈代 135

(四)北齐北周 135

(五)隋代 135

小结 135

本章小结 136

第五章 总结 138

一、关于语音分期问题 138

二、韵部系统及用韵特点 140

三、从押韵论《切韵》的性质和语音基础 143

四、分韵突然严整起来的原因 181

五、存在的问题 183

参考文献 184

下编 资料编 191

第一章 各摄韵字 191

第二章 齐梁陈隋韵谱 197

一、齐代(公元479—502年) 197

(一)阳声韵部 197

(二)阴声韵部 206

(三)入声韵部 213

二、梁代(公元502—557年) 217

(一)阳声韵部 217

(二)阴声韵部 254

(二)入声韵部 289

三、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公元534—581年) 302

(一)阳声韵部 302

(二)阴声韵部 322

(三)入声韵部 340

四、陈代(公元557—589年) 345

(一)阳声韵部 345

(二)阴声韵部 353

(三)入声韵部 359

五、隋代(公元581—618年) 361

(一)阳声韵部 361

(二)阴声韵部 384

(三)入声韵部 402

第三章 齐梁陈隋韵谱和《广韵》的又音 409

附录:齐梁陈隋(含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部分墓志资料 416

韵谱引用文献 434

后记 436

查看更多关于的内容

在线购买PDF电子书
下载此书RAR压缩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