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联系帮助

登录注册
user
  • 我的订单
  • 在线充值
  • 卡密充值
  • 会员中心
  • 退出登录
59图书的logo
59图书
  • 交通运输
  • 军事
  • 农业科学
  • 医药卫生
  • 历史地理
  • 哲学宗教
  • 天文地球
  • 工业技术
  • 政治法律
  • 数理化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文学
  • 环境安全
  • 生物
  • 社会科学
  • 经济
  • 自然科学
  • 航空航天
  • 艺术
  • 语言文字
  • 儒家德治思想探讨

    下载此书RAR压缩包在线购买PDF电子书

    蔡方鹿,舒大刚主编2003 年出版736 页ISBN:7801062655

    本书汇集了近期一批哲学学者就如何认识儒家德智这些研讨会的论文集,提出了一些新认识。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 大学

    下载此书RAR压缩包在线购买PDF电子书

    舒大刚,彭华主编2017 年出版277 页ISBN:7807700302

  • 中国教育改革大系 教育实验卷

    下载此书RAR压缩包在线购买PDF电子书

    朱永新总主编;张荣伟本卷主编;刘艳本卷副主编2016 年出版389 页ISBN:7556409635

    《中国教育改革大系》丛书分为十卷:《教育改革理论卷》《学前教育卷》《中小学教育卷》《高等教育卷》《职业教育卷》《终身教育卷》《学科教学卷》《教育实验卷》《德育卷》《教育体制与财政卷》。《教育实...

  • 经济数学

    下载此书RAR压缩包在线购买PDF电子书

    贺胜平,岳斯伟,胡大刚主编;胡大勇,惠小健副主编2016 年出版207 页ISBN:9787305173523

    本书以“了解概念,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重点;本着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指导思想的原则进行编写。本书主要包括:函数极限与连续、导数与微分、不定积分与定积分、二元函数与偏导数、矩阵...

  • 中国现代文学编年史 1895-1949 第3卷 1915-1919

    下载此书RAR压缩包在线购买PDF电子书

    刘勇,李怡总主编;刘勇,李春雨本卷主编2015 年出版212 页ISBN:9787503956539

    编年史,是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的历史记录方式。中国现代文学编年史,记录了1895年至1949年之间的文学大事,是对该时期文学脉络的细部梳理与整体呈现。本套现代文学编年史共11卷,历述五十余年间的文学史实、作...

  • 张伯苓全集 第3卷 著述 言论 3

    下载此书RAR压缩包在线购买PDF电子书

    梁吉生本卷主编;张兰普本卷副主编;龚克主编;王文俊,梁吉生,周利成副主编2015 年出版311 页ISBN:7310049209

    《张伯苓全集》共分10卷,按体裁、内容类别和时间次序编次。其中:第一卷至第三卷为“著述卷”,主要收录张伯苓撰写的著作和各类公开发表的文章;第四卷至第八卷为“公文函电卷”,主要收录张伯苓各时期与有关各方和...

  • 张伯苓全集 第2卷 著述 言论 2

    下载此书RAR压缩包在线购买PDF电子书

    梁吉生本卷主编;张兰普本卷副主编;龚克主编;王文俊,梁吉生,周利成副主编2015 年出版311 页ISBN:7310049209

    《张伯苓全集》共分10卷,按体裁、内容类别和时间次序编次。其中:第一卷至第三卷为“著述卷”,主要收录张伯苓撰写的著作和各类公开发表的文章;第四卷至第八卷为“公文函电卷”,主要收录张伯苓各时期与有关各方和...

  • 儒藏论坛

    下载此书RAR压缩包在线购买PDF电子书

    舒大刚主编2007 年出版593 页ISBN:7561439334

    本书主要为“海峡两岸晚清蜀学座谈会”所搜集论文。内容大致可分为:晚清四川经学研究、晚清四川的学校教育研究、晚清四川的学人等。其中比较集中的议题是晚清四川经学及蜀学的研究和振兴问题。...

  • 门萨视觉谜题

    下载此书RAR压缩包在线购买PDF电子书

    (英)约翰·布莱纳主编;孙然,丁大刚译2006 年出版214 页ISBN:7506284650

    门萨的组织成员有一个共同特征:智商在全国排名前2%。如果您喜欢智力测试,可以在这套“门萨智力大师系列”中找到很多很好的训练题。快来挑战自己吧!...

  • 心灵独白 长江流域的室名与别号

    下载此书RAR压缩包在线购买PDF电子书

    李彩霞本卷编著;黄强,唐冠军总主编2014 年出版242 页ISBN:9787549224791

    本书为《中华长江文化大系》系列丛书的一本,室名与别号产生于东晋之前,与当时文人的隐逸风尚联系,明清时达到顶盛。这些室名与别号或借古咏志,或状景托物,或寄事怀人,其蕴含的意象,是文人毕生精神的寄托,不但......

首页上一页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尾页
如有任何问题,可联系 pdfbook123@proton.me

关于我们 | 隐私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