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联系帮助

登录注册
user
  • 我的订单
  • 在线充值
  • 卡密充值
  • 会员中心
  • 退出登录
59图书的logo
59图书
  • 交通运输
  • 军事
  • 农业科学
  • 医药卫生
  • 历史地理
  • 哲学宗教
  • 天文地球
  • 工业技术
  • 政治法律
  • 数理化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文学
  • 环境安全
  • 生物
  • 社会科学
  • 经济
  • 自然科学
  • 航空航天
  • 艺术
  • 语言文字
  • 书目答问二种

    下载此书RAR压缩包在线购买PDF电子书

    张之洞著;陈居渊编;朱维铮校2012 年出版530 页ISBN:9787547502846

    《书目答问》五卷,附二卷,清张之洞撰,民国范希曾补正。《輶轩语》二卷,清张之洞撰。《輶轩语》刊行数月,张氏为答“诸生好学者来问:应读何书,书以何本为善?”因编书五卷,为读书家举易见通行书约二千二百种,......

  • 祛病强身导引功法

    下载此书RAR压缩包在线购买PDF电子书

    董少萍,何永,陈居伟编著2010 年出版315 页ISBN:9787117131582

    本书内容以介绍各种简便宜行,实用有效的祛病、强身、四季导引功法的练习方法及功效作用为主。主要内容包括:祛病导引功法、强身导引功法、四季保健导引功法共三个章节,在每一章节中详述各种功法的练习方法,功效...

  • 三国志详节

    下载此书RAR压缩包在线购买PDF电子书

    (晋)陈寿原著;(宋)吕祖谦编纂;陈居渊整理2007 年出版248 页ISBN:7532546721

    以史为镜,诚能鉴往知来。但中华史籍浩如烟海,对普通学人而言,无疑鲜能穷竭,似乎也不必一一卒读。因此,自唐代起便有各种史著的选本问世,其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当推宋代大儒吕祖谦编纂的《十七史详节》。《三.....

  • 焦循儒学思想与易学研究 修订版

    下载此书RAR压缩包在线购买PDF电子书

    陈居渊著2017 年出版437 页ISBN:9787208143142

    本书是第一部专门研究清代著名学者焦循及其易学的专著。焦循以易学知名,而其易学由于涉及象数、数学相关知识,历来少有人研究。本书集中反映了作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对焦循的易学体系作了完整的介绍,并将之放在整...

  • 清代朴学与中国文学

    下载此书RAR压缩包在线购买PDF电子书

    陈居渊著2000 年出版419 页ISBN:7806470441

    本书是一部研究清代朴学与文学互动关系的理论专著。它在丰富翔实的文献资料基础上,着重梳理了清代朴学与文学积压发展阶段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内在规律,以朴学在清初的萌发、乾嘉的鼎盛及晚清的衰微...

  • 制艺丛话 试律丛话

    下载此书RAR压缩包在线购买PDF电子书

    (清)梁章钜著;陈居渊校点2001 年出版656 页ISBN:7806229108

    梁章锯是清末的一位学问大家,学识渊博,著述宏富。传世的有《枢垣记略》、《楹联丛话》等多种,都很有名。《制义丛话》(含试律丛话)是他众多著述中,份量很足的一种。该书作于道咸年间,当时科举尚行,梁氏此书即......

  • 焦循阮元评传

    下载此书RAR压缩包在线购买PDF电子书

    陈居渊著2006 年出版655 页ISBN:7305046523

    焦循是清代乾嘉之际的著名学者,被誉为"一代通儒".由于他学问精深,广博,特别是他对的创造性研究,近百年来,很少有人对他进行专门的研究.本书力图从清代乾嘉之际思想与学术转折的角度切入,通过对焦循的生平事迹,......

  • 周易今古文考证

    下载此书RAR压缩包在线购买PDF电子书

    陈居渊著2015 年出版505 页ISBN:9787100111980

    本书稿的主要内是通过传世的汉魏二十余家易学文献和古代历史文献(其中也包括古代金石资料、字书、韵书等),结合出土文献(如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周易》、1977年安徽阜阳汉墓也土的阜阳汉简《周易》...

  • 材料物理导论

    下载此书RAR压缩包在线购买PDF电子书

    曹茂盛,李大勇,荆天辅总主编;李庆芬,廖波,张宝生总主审;杨尚林,张宇,桂太龙主编;南云,郭亚军主审2004 年出版281 页ISBN:756031385X

  • 经学教科书

    下载此书RAR压缩包在线购买PDF电子书

    刘师培著;陈居渊注2006 年出版273 页ISBN:7532544176

    在近代研究中国经学史的著作中刘师培的《经学教科书》与皮锡瑞的《经学历史》享有着同样盛名。为何篇幅不大,而且以教材形式写作的《经学教科书》能一直为当时及后来研究中国经学史的学者所重视?首先是刘师培...

首页上一页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尾页
如有任何问题,可联系 pdfbook123@proton.me

关于我们 | 隐私声明